发表论文

首页» 首页栏目» 发表论文

王公博等人在《中国科技论坛》发表中国地级市创新能力评价与空间分异

05.03.2020

目前中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创新摆在五大发展理念的核心地位,创新从而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成为经济社会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动力。近些年来,无论是中国的研发经费投入亦或是研发人员投入,还是专利申请量亦或是专利授权量,均呈现出显著的快速增长态势。本文认为,唯有在明确中国当前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上,才可能更有针对性地促进创新发展; 否则,旨在提升创新能力的举措与政策将面临不适应创新发展阶段与特点的风险。  

虽然许多学者早已意识到以较为微观的城市作为研究单元,并进行创新能力评价对于促进创新发展的重要性,但已有相关研究却常常存在两个不足: 一是着眼于特定区域或特定行政级别的城市,所以不能涵盖我国的所有城市,将之进行统一比较。例如,李凌月等将城市创新空间演化的研究对象限定为上海一个城市。吕拉昌等在对多行业的创新职能指数进行测度时,主要关了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易高峰等的创新能力测度对象只包括江苏省13个地级市。孙红兵等构建的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在应用时只对中国30个省会城市进行了评价。武晓静等则选择长江带的13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试图解读其创新能力的时空格局。二是采用较为单一的评价指标,其中又多以专利为测度依据,所以无法从多个维度全面反映城市创新水平。例如,倪鹏飞等用专利申请总量和万人申请专利数两个指标来衡量城市的创新能力。周灿等以发明专利为核心指标,在全国的尺度上,通过城市间发明专利合作来刻画城市创新的网络结构。何舜辉等则用专利、论文两项指标来测度我国的城市创新能力,并试图解读其影响因素。同样地,国外的典型研究也多以部分城市为评价对象,例如城市创新活力评价矩阵、创新力指数体系、知识竞争力指数、硅谷指数等。并且,这些研究是建立在发达国家城市发展经验的基础之上,可能不完全适用于我国城市的评价。

因而,有必要构建涵盖多项指标的指标体系来综合测度涵盖中国所有城市的创新能力,目前仅有 《中国区域创新指数报告 ( 20162017 2018) 》《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 ( 20172018) 》等几本报告著作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但本文认为,这些研究仍有两点可改进之处: 一是在确定指标权重时存在主观确权或平均确权的问题; 二是研究重点通常关注城市的创新排名,未能充分关注创新能力的空间差异。

综上所述,要全面系统地测度创新能力,突显城市的创新空间载体的重要性,需聚焦视野更广但尺度更微观的全国地级市。本文从创新过程的角度,构建起包含创新投入、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3个一级指标、12个三级指标的中国地级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 2015 年数据,并根据数据特点运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对 289个地级市进行体检式测度,再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来解读中国地级市创新能力的空间差异。

该文章以中国地级市创新能力评价与空间分异为题,发表在《中国科技论坛》202003 118-125